磁能動力車 老鼠會吸金2億 騙萬人
http://news.cts.com.tw/cts/society/201110/201110210850330.html一個專門以退休人士、菜籃族為目標的詐騙集團,以研發磁能動力車為幌子,宣稱這些免加油、免充電、零污染的磁能動力車可使用一輩子。
集團今年6月起在新北市、桃園中壢兩地召開上百場招商說明會,有超過萬人參加,每人最低門檻10萬元參加「投資」,宣稱每月可領回7千元現金,若以2成民眾、即2千人加入計算,成功吸金超過2億元。
《蘋果》接獲一名陳姓投資者投訴,指他原應在10月初就應拿到近萬元報酬、取回投資合約書文件,但該集團始終以作業不及為由推托,讓他懷疑遭騙。
貼紙蓋住原品牌
《蘋果》記者在半個月內多次佯裝民眾前往參加招商說明會,發現現場展示的磁能動力車與國內「易維特」生產的電動車完全相同,一輛磁能動力車還使用已報失車牌,而車體上有易維特標誌部位,都用貼紙蓋住。
聲稱握有磁能動力技術的「台灣新動力產業公司」負責研發、製造,交由「慶驊國際能源公司」企劃、銷售,但兩公司皆位於新北市新店區一棟大樓,佔地100餘坪,分為講堂與實車試騎兩個空間。新北市、桃園中壢兩地天天舉辦招商說明會,場場吸引上百名「投資客」聆聽。
說 明會參加者,從20歲社會新鮮人到60歲退休上班族、菜籃族皆有,還有專門回台參與雙十國慶僑胞也到場。該集團至少由5人組成,包括自稱總經理的譚沛騰負 責大型招商會,陳姐、許老師兩人負責遊說民眾加入,一名平頭男向現場民眾解說磁能動力車,另名疑似會計小姐向加入者收取現金。
拉一人抽佣萬元
解說人員在會上表示,投資者每拿出10萬元,每月便可領回7千元現金,2年24期共可領16萬8千元;若拉一個下線加入,每10萬元可再抽1萬元佣金,下線一直擴散下去,就可成為財產重分配的一份子。
說明會全場40多分鐘解說,多數時間都解釋「怎麼抽佣、可抽多少、找2個下線就能賺錢」,更有人脫口說:「有沒有磁能車根本不重要,重點是拿錢出來投資就賺錢了。」
讓人聽了當場傻眼。說明會後,民眾可在講堂進行5到7人分組討論,資金雄厚者被帶入VIP室由專人講解,有疑問者可試騎,但只限辦公室空間不能騎出外。
謊稱與三陽合作
該集團聲稱已有包括越南等23個國家來台下單,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曾派密使來洽談;國內包括光陽、三陽、PGO等機車大廠、裕隆汽車等都曾接洽合作。但《蘋果》查看三陽機車、PGO等官網,發現兩公司張貼公告,嚴正否認與該集團有合作關係。
《蘋果》記者昨晚致電慶驊總經理譚沛騰對質,他表示,這是一項跨時代革命性產業,並強調絕對不是吸金,是在找經銷商賣磁能動力車,因發明太偉大,民眾不相信是正常的。在面對記者質疑,他回答語氣略帶緊張,不斷要記者到辦公室當面詳談。
竟是電動車佯裝
而生產電動車的易維特公司協理田博智,看完磁能動力車照片就說:「這百分之一百是我們的電動機車。」翻查資料證實台灣新動力公司今年5月透過3名民眾,向經銷商買3輛電動機車。
刑事局偵七隊長鄧學鑫指出,以老鼠會方式對外吸金觸犯《刑法》詐欺罪,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;偽造公司標誌則觸犯偽造文書罪,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;違反《銀行法》可處3年以上、10年以下有期徒刑,併科1千萬元以上、2億元以下罰金。
蘋果日報【張君豪、王昭濱╱調查報導】
磁能發電 尚無產品運用
磁能動力車宣稱是綠能產業新革命,但專家對此持保留態度,認為磁能發電確是世界各國過去研究節能綠能重點項目之一,目前只停留在學術理論基礎,尚未聽聞有人真正研發成功、可量產的產品。
若成功「領諾貝爾」
財 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不願具名的電動車專家指出,從未聽過有所謂「磁能動力車」的研究計劃或成品。但他也無法理解,「沒有能量輸入,卻可以有能量輸出的邏 輯。」他認為這是違反物理學、能量學原理,遍尋國內外各項技術、文獻都未發現有人成功突破,如真的研發成功,可領20個諾貝爾獎了。
這名電動車專家說,目前電動車做法是把馬達直接做在後輪上,減少傳動過程的能量損失,能量是靠充飽電的電池,當電池能量傳送完,必須靠充電補充能量,揚言發明磁能動力的業者,聲稱磁能發電可永久使用不會耗竭,原理實在太「玄」,讓人無法理解。
電力不可能用不完
亞東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李冠宗指出,磁能若靠電力帶動,他無法理解電力可永久用不完的理論基礎,若依業者宣稱,以多顆電池輪流交替充、放電使用,但以現今電池製造技術,也沒人敢說能用上百年,業者若真擁有此技術,「簡直發明了一顆超級電池。」
李冠宗指出,磁能發電原理是運用磁場變化,以磁生電,電再帶動馬達進行運轉,但受到摩擦、熱消耗影響,能量輸出大於輸入的說法是錯誤的。另方面,磁能動力車聲稱無污染,但它使用的電池,本身就是一個污染源,電池有一定壽命,不可能無限期使用。
投資注意事項
1.向政府機關如金管會、證期會、公平交易委員會查詢投資標的真偽
2.親自到投資標的現場查看,了解是否有設廠準備
3.經網路搜尋投資標的資料,了解是否有投資計劃
4.詢問其他類似公司對投資計劃是否知悉、可行性
5.對廠商背景、身分進行確認,了解他的技術、專利純熟度
資料來源:刑事警察局 蘋果日報【張君豪、王昭濱╱調查報導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