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自由時報記者劉榮/台北報導〕去年四月底熄燈的建成圓環,經過半年轉型,營運狀況起起伏伏,北市市場處坦承,政策已朝收回解約方向;但經營圓環的台北圓環公司,仍在內部大興土木。藍綠地方議員一致認為,圓環現今定位不明,到底賣什麼沒人知道,與其「苟延殘喘」,不如「快刀斬亂麻」。
藍綠議員同聲快解決
市場處長丁若亭坦承,承包台北圓環的經營型態,與當初和市府簽訂的合約內容,確實已有相當出入;目前已對業者下達最後通牒,如果只是停在辦活動,脫離美食經營原旨,「很快就會解約。」
改建後已兩度熄燈的建成圓環,去年十一月推出「能量市集」改賣農產品,業者昨天又開辦健康美食教室;圓環二樓也正在裝潢,但目前主要仍是靠賣場外的假日農民市集吸引人氣。
國民黨議員陳玉梅指出,圓環是台北市民的公共財,但周邊美食市集已轉移至寧夏夜市,美食地標的型態若走不下去,倒不如收回「歸零」,長痛不如短痛。
民進黨議員王世堅表示,圓環重新開張後,從人妖秀、流水席都做過,現在改開咖啡屋,卻又賣菜、賣水果,甚至連烹飪教室都要進來,「這些跟古早老台北美食記憶有何關係?苟延殘喘,只是一再傷害台北人對當地的情感。」
市場處︰可要求解約
市場處表示,市府與台北圓環公司(原華旭圖文)的合約從九十六年七月簽訂,雙方目前仍處於合約狀態,業者的經營型態,必須在合約範圍內,否則市府可以要求解約。
業者指受不景氣影響
台北圓環公司營運長張殿文說,接手經營後,剛好面臨大環境不景氣,但也一直在調整,尋求更有人氣的經營方向,但該繳的租金,「一毛錢也沒少過。」
根據市場處資料,台北圓環公司取得圓環九年的經營權,三層樓共五百七十坪,權利金僅一千萬元,換算一年只要一百多萬元,每個月只有九萬兩千元。